上周令人震惊的脱欧公投结果促使戴维 卡梅伦(David CAmeron)辞去英国首相之职,此后激烈的内斗撕裂了执政的保守党以及反对党工党,现在又出现了最新转折。就在约翰逊准备启动竞选活动几个小时之前,戈夫宣布:“我无奈地得出结论,面对前方的任务,鲍里斯既无法提供领导力,也不能组建团队。”...[全文]
脱欧不是一个独立事件,整体发酵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是连贯性的。英国本身的经济结构已经空心化,2008年之前靠金融业、保险业维持自己的经济地位,靠资产价格、资本流入和金融服务业支撑经济,这三条不能断,像离心机一样,必须维持这个单薄的循环来维持自己的金融稳定性。金融性行业无非就是拿钱、投资,留下相关就业;另一方面是吸金效应,要求必须有资本流入...[全文]
英欧关系 |
英国是最早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国家,同时也是唯一举办过退欧公投的欧盟国家。英国最早于1946年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但直到1973年才加入当时的欧洲共同体(欧盟前身),英国初始的入欧过程磕磕绊绊、并不顺利。从历史发展来看,英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密、分分合合。虽然英国加入了欧盟,但英国为了保持对边界的控制力和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直未申请加入申根区和欧元区。近年来,欧盟持续推进财政联盟、银行联盟和开征金融交易税等一体化进程,但英国对此始终持抗拒态度,并拒绝签署多项欧盟一体化条约...[全文]
英欧在诸多方面的差异使英国自认为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其极珍视民族特性和国家主权,不愿向欧洲让渡主权,这也是疑欧主义和“三环外交”的依据,它们有着极大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对英国战后的对欧政策影响深远。但在现实利益问题面前,英国又奉行实用主义,每当有被欧洲联合边缘化的危险出现,英国总试图进行阻挠、破坏,或将进程引向有利于己的方向,最后虽被迫加入,也会争得一些特殊照顾。传统因素似乎已是一种利益目标的固化,而现实却在不断改变,随着欧陆均势时代的结束、欧洲一体化的深化、欧陆对英力量的增强和欧盟影响力的日渐扩大,这两方面的矛盾变得尖锐...[全文]
就像地理上不列颠与欧洲大陆的一水之隔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总是若即若离那样,英国对欧盟的猜忌和不信任其实早已有之。1950 年代,尽管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就煤钢市场一体化向大不列颠抛出了“橄榄枝”,但英国却以沉默表示了自己不染指的立场。虽然伴随着1970 年代煤钢共同体市场的喷薄而出,英国无奈之中不得不投靠这个“欧洲的金钱中心”,但却打出了“入(欧) 盟不入(欧元)区”的鲜明旗帜。正是对“疑欧”心态的坚守,自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以来的40 年时间中,英国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取得过任何进展。作为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全文]
为什么要退欧? |
政治原因:退欧是有效的政治工具
1975年,时任英国首相威尔逊通过退欧公投的方式化解了党内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政治威信。而2016年退欧公投的举办与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的推动密不可分,早在竞选英国首相时,卡梅伦便表示“要在两年内使英国彻底退出欧盟”...[详细] |
历史原因:英国在欧盟的边缘游离
无论是在加入欧共体前还是后,英国始终没有如法德一样在欧盟中取得核心地位,拒绝加入欧元区也使得英国进一步被边缘化。正如英国首相卡梅伦开出的留欧核心条件“确保欧洲单一市场对英国等非欧元区国家一视同仁”...[详细] |
正面评论:退欧是英国的自我救赎
![]() 支持者认为,如果英国退欧,英国每年能省下为欧盟财政交纳的80亿英镑的生活费,相当于英国GDP的0.5%。英国将摆脱欧盟有关竞争条例、社会、环境、技术多方面的束缚。还可以恢复边境管制,增强英国同亚洲、美洲的合作。英国人也已经看清,欧盟的辉煌已经过去了... |
文化原因:“疑欧主义”的长期盛行
英国和欧盟之间大量的、难以调和的分歧和差异孕育了疑欧主义文化的产生,并促进了它的发展。近年来,在疑欧主义文化盛行的背景下,英国民众对欧盟的认同感持续下降...[详细] |
地理原因:英国孤悬欧洲大陆之外
在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横亘着多佛尔海峡与英吉利海峡,长久以来英国“孤悬海外”。地理条件上的差异使得英国对欧洲大陆存在着长期疏离,英国民众不愿放弃对欧洲大陆的孤立传统...[详细] |
负面调侃:日不落帝国NO ZUO NO DIE
![]() 反对方:脱欧是一场滑稽的“政治秀”,先被谋求赢得议会选举的英国首相卡梅伦拿来吸引选民,之后又被英国利用,与欧盟就获得“特殊关照”讨价还价。玩过了火,搞到自己收不了手,结果把利益攸关的各方折腾到身心俱疲,股市、汇市、债市等相关市场更是跌宕起伏... |
留欧阵营VS脱欧阵营 |
“脱欧”派近日后来居上原因有三。(1)猛打“移民牌”和“主权牌”产生较大效果(2)“留欧派”在保守党内部未得到足够支持。(3)媒体在“脱欧”宣传上推波助澜。英国发行量大的报纸,如《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泰晤士报》等,都是有保守倾向的报纸,对欧盟一贯持“怀疑”态度。这些报纸经常大肆渲染移民的负面影响、欧盟“不民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民意...[全文]
“留欧派”若要胜出,除了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克服党派分歧外,更要紧紧抓住经济话题不放,既强调“脱欧”给英国将带来的灾难,也要宣传欧洲一体化以及移民给英国经济和社会福利带来的益处。另外,能否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出来投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在年轻人中间,赞成“留欧”的比主张“脱欧”的多出一倍,英国著名媒体人士亚当·博尔顿指出,公投在英国历史上举行的次数并不多,对其进行民意调查的难度要远大于一般竞选活动。因此,“留欧派”和“脱欧派”谁能胜出,恐怕不到最后一刻难见分晓。...[全文]
卡梅伦:脱离欧盟将是一种“经济自损行为”,英国是有办法在留在欧盟的同时通过其他方式控制移民数量的。退出欧盟5亿人口的单一市场有损英国经济,因为英国有将近一半的贸易是在欧盟内部进行的,而建立新的贸易协定可能要花上十年时间...[全文]
在长时间休整之后,索罗斯已经重新回归金融市场交易,他认为即将到来的“经济大麻烦”可能蕴藏巨大收益。索罗斯近期指挥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看空交易,包括抛售股票和押注金价走强。在一份邮件采访中,索罗斯警告了来自难民危机和希腊的威胁。还表示英国可能退出欧盟将导致欧盟瓦解...[全文]
德国总理默克尔发出了她在英国退欧问题上最强的干预声音。她警告称:“对于那些不承担单一市场责任和成本的国家,我们绝不会做出同样的妥协。且单独一个国家将永远无法取得当前欧盟成员国这么好的成绩。一旦英国退欧,将会面临孤立风险。” ...[全文]
奥斯本指出,如果退出欧盟,英国服务行业可能会损失数十万个工作岗位。他指责称,“退欧派”人士没有对这一事件将在失业方面带来的影响作出正确的描述。‘退欧派’应对英国民众作出坦白交待。退欧是事关劳动人民的工作及其志向。这是一种不值得付出的代价。”...[全文]
英国脱欧的影响 |